什么是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与cq9电子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处置不当就会引起重大环境问题,甚至人员伤亡。我国将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反应性、易燃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由于处置不当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带来有害影响的废物,列入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根据这名录,我国将危险废物分46大类、479小类。
根据来源不同,危险废物分为工业危废、医疗废物、教育科研过程产生的实验室废物、农药废弃包装物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等。目前,危废的最终处置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固化处理法、热处置法等,大家比较熟悉的焚烧就属于热处置法,安全填埋、水泥固化等属于固化处理法。
加强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在今年6月份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要“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实施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省政协党组、主席会议部署,从4月开始,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带领人资环委负责人,赴省固废中心、11个设区市、16家处置企业、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就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农业废弃物、科研院所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情况开展监督调研。
在12日下午举行的浙江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华宣奎代表省政协人资环委,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做重点发言。小同摘录如下:
浙江危险废物处置现况
浙江一直高度重视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工作,并作为美丽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
1.加强法规建设
2.初步形成“从摇篮到坟墓”
3.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
4.推进处置能力建设
5.开展存量清零
6.大力开展专项整治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处置能力不平衡
存在区域不平衡、种类不匹配的问题,部分地区处置设施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
监管力量存在不足
危险废物产生量缺乏计量手段,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高。
源头减量不到位
生活垃圾中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运输、处置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部分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管理意识不强,危险废物分类工作不够到位,没有应分尽分。
“超期贮存”现象仍然存在
部分地区缺少处理某些危险废物的有资质的单位,或者对危废产生单位特别是一些产出量较小单位收运不及时、不愿收,客观上造成了“超期贮存”,给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低
由于产需信息不对称、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落后、经济成本和行政成本过高等原因,资源化利用率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切实将强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进一步严格监管,加大“清废”行动力度,保障我省生态环境安全。针对薄弱环节,省政协人资环委提出——
对策建议
加强处置能力建设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在实现处置能力“市域平衡”的基础上,适度超前规划危险废物处置项目,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推进处置能力匹配。
对于比较冷僻及每年产生量极少的特殊类危险废物,鼓励有处置资质单位依规跨区转移处置。
对于小而散的危险废物,通过经营单位在各县(市、区)设点收集、园区统一建设贮存设施、敦促经营单位履行收集处置义务等方式进行中转。
提升管控能力
推进监管手段信息化,健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数据库,实现产废数据的动态化。
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可监控、可预警、可追溯、可共享、更便捷的全省危险废物处置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全过程闭环式监管网络体系。
加大环保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建立完善相邻地区危险废物应急处置协调机制。
全面实施危险废物倾倒有奖举报制度和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对危险废物违法行为的监督。
强化源头减量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对生活垃圾中的废旧灯管、过期日用化妆品药品等危险废物进行分类。
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指导企业对危险废物按不同特性进一步细分,实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静脉产业,逐步构建起以工业固体废物循环链为纽带的企业间的共生关系。
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加强产废单位和利用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出台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扶持政策,对危废资源利用的技术研发、危废再利用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激励,进一步推动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