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行業是工業發展的基礎,新材料則是材料行業的先導。發達國家或地區紛紛將新材料納入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加大投入。今年7月,省政府在《關於深入推進高成長性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中,將新材料產業確定為“十大高成長性產業”之一,發展目標為到2017年,力爭實現銷售收入3000億元,年均增速在25%以上。
“材料費用占整個製造業成本的80%以上。只有通過材料工業的創新,才能為客戶降低成本,為製造業減負,才能成為‘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催化劑和助推器。”傑事傑董事長楊桂生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製造業所需關鍵材料和部件的價格主要被外國掌握。在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紅利下降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必須在材料創新上下工夫,進而建立新的、差異化的商業模式。無論是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還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其發展都離不開新材料。
科技攻關提升材料性能
汽車燃油管是汽車燃油輸送系統的關鍵部件,以往由於國內製造工藝落後,燃油滲透量較大,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環保要求,不少汽車企業只選用國外的產品。
“cq9电子通過橡膠材料配方研發與製造工藝的優化設計,解決了滲透大、不環保的問題,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並於今年年初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生產線,已經在為國內汽車企業提供配套,替代進口並實現出口,產品銷售年均增速預計達三成。”陳晉陽說。
“傳統材料產能過剩與高端產品依賴進口同時存在。材料工業的科學研究、生產製造比較分散,產業發展體系有待健全。”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從我省整體情況看,新材料產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較少,新材料產業發展水準離支撐工業強省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
“新材料屬於知識密集型產業,只有通過與新工藝和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才能促進材料在密封、保溫、防水、傳導、減震、耐磨等不同方面,具備優異的性能。”省社科院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措施,鼓勵研發能力強、成果儲備多的企業在關鍵性和前瞻性技術及產品研發上進行投入,引導企業加強科技攻關提升新材料產品性能,為新材料產業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多方合力做大市場蛋糕
今年9月初,“2014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層論壇”召開。論壇公開信息顯示,從全國層面上看,新材料產品占材料工業比重不足4%,重大工程“缺材料、等材料”的現象十分突出,關鍵材料“卡脖子”問題比較嚴重。我省情況大體類似。近年來,我省家電、汽車、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平板顯示、新能源等產業發展迅速,一方面對新材料的種類和數量提出了新需求,另一方面也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和空間。
“我省在新材料領域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技術基礎和資源優勢,具備快速發展的條件,市場蛋糕有望進一步做大。”省社科院專家表示。僅合肥去年新材料產業中,有超50億元的企業1家,超10億元的企業5家,規模以上企業達50多家,實現工業總產值近230億元;聚集了京東方、國風集團、彩虹液晶玻璃、傑事傑等核心骨幹企業。據該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預計,到“十二五”末,該市新材料產業有望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以上。蚌埠、馬鞍山、宣城、蕪湖等地,都建立了不同門類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近日,省經信委在合肥組織召開了熱塑彈性體材料及製品產業技術路線圖編制工作啟動會議,以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產業技術路線圖作為一種新型的戰略管理和規劃工具,能有效解決政府、行業、企業三個層面共同關心的問題,對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技力量,指導企業選擇未來的戰略技術,並通過規劃和計畫付諸實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這對其他新材料行業不無借鑒作用。
對新材料產業的上下游進行整合,也成為業內關注重點。“比如,蚌埠發展玻璃新材料產業有技術優勢,滁州鳳陽縣有上游的石英砂資源優勢,如果每個地方僅從自身發展的角度考慮,則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鏈分工協作關係。”省發改委經濟研究院專家表示,類似問題的解決,可以借鑒國內外一些地方合作開發中的成功經驗,設立區域產業協作與發展基金,對跨市域產業合作中利益受損或較少獲利的地區給予補貼,對相關產業具有牽動性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專案提供配套資金支持等,從而推動各地加強協作,合力壯大新材料產業。
資訊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