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9电子

×

新闻动态

摸清碳排放家底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1-09-23 来源:cq9电子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消息称,为统筹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工作。该工作组由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共计24家单位。

        “摸清排放家底”被视为降碳行动的基础,没有准确数据,就难以实现“真减排”。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均表示,由多个权威部门和机构联合参与,足见摸清碳排放数据的重要性。而要做好“心中有数”,目前仍有多项工作亟待完善。

        统计核算是基础性、机制性工作

  ;      记者了解到,我国已初步建立碳排放核算方法,以监测、报告及核查为主的碳排放量化与数据质量保证体系(下称“MRV体系”)不断完善。准确的碳排放数据,需建立在权威而规范的统计核算基础之上。

        “各地方、各行业、各主体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落实行动计划,首要要对各自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到心中有数。否则,碳减排工作就有可能是‘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运动式减碳和行动迟缓的两极化倾向都难以避免。”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直言,碳排放的统计核算是基础性、机制性工作。

    ;    王志轩表示,一个地区或一家企业想知道自己的总排放量,既要计算生产端的直接排放,还需考虑输入的电能或其他加工过的原料中有多少碳输入。“根据中电联分析,2020年,我国生产一度电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大致在570克左右。这意味着,地区与地区间、企业与企业间的碳流动关系十分复杂。实际上,要想核算清楚一个主体的碳排放,要考虑的问题比以上情况更加复杂。因此,碳的数据不仅仅是个‘统计’问题,而且是‘核算”问题。”

        此外,碳市场的稳定运行也离不开数据基础。“市场要进行交易,最基本的基础是要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这也是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除了连续多年开展各相关行业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生态环境部还组织专门的督导帮扶,监督指导省级主管部门加大核查力度,组织开展核查抽查,通过对地方督促检查和对企业现场抽查,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质量。

        1%的统计偏差就可能造成百万元出入

        “排放数据不能只靠简单记录,计算器算一算、填个表完事”“有人认为按照技术指南完成统计就行,实际远远不够”“电厂不是提交排放数据即可,后续还有修正、分析等诸多事项”……多位业内人士坦言,统计核算工作远比想象复杂得多。

        王志轩表示,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更迭迅速,与碳排放相关的参数不断变化,目前仍存在能源消费水平数据及部分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选择不合理、不同机构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偏差大且缺乏年度连续性等现实问题。

        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博士黄锦鹏也称,我国虽已建立了一整套MRV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排放主体往往表现不一。尤其是不少企业仍停留在被动接受核查阶段,“监测”和“报告”环节却被忽略。“MRV是一项系统工作,排放单位先要摸清家底,再据此制定监测计划、写明排放报告,这样才能掌握减排空间在哪里、减排潜力有多大。但目前,对监测计划怎么做、排放报告怎么填等重视程度不足,影响着统计核算效果。”

        对于不少行业而言,统计核算还面临许多客观难题。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子杰举例,化工行业的碳排放源识别难度大,且产品多样,其中不少为混合物,给不同产品的含碳量统计增加了难度。即便是同一类产品,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生产工艺路线,排放强度也有差异,稍有不慎极易发生漏算、误算。“越是这样的行业,对监测设备、数据校验要求就越高,但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碳排放计量设施不完备、方法不专业,直接影响了数据质量。多一道工序、少一个环节,出现1%的统计偏差,就可能造成百万元的交易成本出入。”

     ;   避免运动式、任务式统计核查

        有了专门的工作组,如何落实统计核算工作?“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在原有的碳排放核算和能耗统计体系基础上,加快建立以二氧化碳排放为统领的统计核算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拓展到其他温室气体。”王志轩建议。

        王志轩进一步提出,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做到碳排放统计核算科学有效、简明适用,又不过多增加排放主体负担。在具体方法学上,要完善各种经济活动的碳排放水平或能耗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尽快明确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统计核算方法。“比如在电力领域,建议逐步建立火电厂连续在线监测方法的技术标准体系,并规范应用实施,研发相关产品设备,减少人为误差,以确保数据质量。建议调查发电用燃煤碳元素含量,根据我国煤种特点,通过广泛抽样调查,统计归纳提出更加科学合理、更有代表性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等排放因子数据。”

      ;  魏子杰称,排放数据的获取、甄别、报送及审核等工作环环相扣,涉及指标类型多、管理部门多、专业性较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统计核查多为应急性工作,大多数企业一年一报送、一年一核查,花几天时间匆匆了事,甚至可能存在人员专业性不足、归口部门不明等情况,即便发现问题也难以追溯。建议完善工作和技术标准,严格数据质量控制,开展月度监测和报送,形成数据审核检查的常态化,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确保排放数据真实、合理、可靠。”

        “排放数据管理不仅包括现场采集、报告填写等内容,更要形成一套完整的MRV闭环。为避免运动式、任务式核查统计,需做到全流程、各环节规范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统计核查有标准、数据可追溯。一年中不限时间进行核查,不同核查机构和人员前来核查,结果均不存在大的出入,数据质量才算是过关。”黄锦鹏称。